先看这么两段话:
若干年后,墓碑上只刻二维码,路过时拿出手机扫一扫,一生的故事就出来了……爱过谁,恨过谁,还牵挂着谁,简称:扫墓。
之所以在QQ空间(微博/朋友圈/XX网上)晒我的生活,并不是为了向你们炫耀什么,我只是记录下生活的样子,等到老了,在阳光晴朗的下午,拿出来慢慢翻,回味下这一生的经历,很美好。
这是一些人常转的两段话,哗众取宠之类的话就不说了,单从客观可保存性上说,这两种说法就值得被怀疑,二维码才出现多少年?又能存在多少年?智能手机才出现多少年?一个可供你记录的网站能存在多少年?多少你宣称用来记录人生的网站现在已无踪影了?
如果你真想为人生留纪念的最好方式是拿笔写下来,至今为止保存能力最好的还是书写在纸(其它)上的东西。所以其实你想晒你的生活就晒好了,就算你为你的晒找到了一个为人生留纪念的文艺借口,该鄙视你的人还一样在鄙视你,然并卵。
最怕是不肯承认自己形为的拧巴,本质上我们所依赖的外界都是“递弱代偿”的暂时替代品,二维码是,智能手机是,网站也是,微信也是,一旦有更新的工具出现,我们会毫不留情地将现有的抛弃。没什么可惜的,那些陪伴过你的都终将逝去。
先说技术的发展,技术每天都在更新发展,明天的互联网说不定鬼都不认识到这个世界是什么样,明天的世界也没有人知道是什么样子,何故以今天的习惯来推测明天的事情?以苹果为代表的智能手机迅速取代了诺基亚,这就是瞬间发生的事情,开心网的倒塌也是瞬间发生的,3D打印,智能穿戴,VR这些都是在一年之内就被炒了起来的东西,速度之快令人咂舌。也许你还没有死,二维码就已经消失了。就像软盘,U盘,随身纸笔等。
其次知识类的东西是往前发展不断更新的,昨日之日不可留,过去了就过去了,但我们可以采用新的观点去重新解释。就像每一代人重新去解读历史一样,我们对知识的存储也是在不断更新的,最适合今天的知识结构,到了明天也许就成了阻碍你继续前进的绊脚石。由此,何必去纠结我们应该保存些什么,把有用存在脑子中,然后不断去优化升级。
第三是我们生活中的源源不断地信息流过去了就过去了,貌似我们天生就有收藏癖,用过的总以为是好的,以为留着我们还会继续用,把家里角落里,储物间的东西翻翻就知道有多少东西我们留着却几年未动了。需要的自然还能找得到,不需要的存着以后也不会看。
我们的一生总会被隔成许多碎片,我们接触的东西终将从我们的指缝中流走,你以为你强留在朋友圈中的吃吃喝喝、祝福谣言、鸡汤成功、旅行恩爱,孩子可人,亲情友情绿茶婊等都是若干年你老了后最美好的东西,但其实若干年你不仅找不到朋友圈,还会忘记生命中发生的这一切,现在和未来才是你应该想的,至于过去,那只是你死前的灵光一闪。
类似的还有怀念过去种种的手工人,忧心重重地担心他们的消失,其实只要我们还在需要,都不会消失,消失的是我们已经有更好的解决方案的东西。此处肯定有人撕逼举例说出许多好东西消失的例子,有一类人,当你跟他说整体,他总能从里面挑出个例说你不严谨,你跟他说个例,他总跟你说这些不能反映出整体。
如果你怀念过去的种种,那只是你的个人情怀,跟整个世界的滚滚向前的洪流相比,你终将逝去,而新的人类也终将到来,并继续往前走。那时候,你今天引以为傲的新科技,就会成为下一代怀念的情怀之物。
能留下的全在大脑里,如若不信,扫码关注!
©原创申明 | 微信公众号“如若不信”和本博客所有文章均为原创,欢迎转发及完整标明原作者/链接的转载,若有其它形式转载请先联系,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