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不要做实体书店
实体书店不挣钱,这是现实,哪怕是品牌如诚品书店之般,一样不挣钱。如果你只是满怀情怀,想通过开家书店来挣钱,并且还异想天开的顺便弄个咖啡角,甜品角来共同促进,那我劝你还是早点放弃。诚品挣钱是通过它的文创用品以及其它周边产业,你开家小书店基本是做不了文创用品的。而亚马逊开的实体书店是依赖于网上的大数据,和线下的结合来构造一种消费方式,这点更是能甩你N条街,连背影你都瞧不见。
书店不是读书人主力会去的地方,随便网上下个单分分钟送上门,而且不用来回路上浪费时间。更快速,更便捷的购书渠道很多,书店不再是传播知识渠道的地方了。那些常逛书店的人,来回路上折腾,随机翻翻书,时间这么不值钱的人,一般都是消费能力很有限的人群,不是蹭书就是蹭空调,总之消费意愿低。现在是读一本书基本不用任何成本的年代,你的成本就是你的时间。
而且实体书店也不再是读书的地方了,实体书店倒闭不代表读书的人少了,只能说明读书的方式变了,阅读已经完全不用依赖于这样一个渠道了,就算这世界上没有一家实体书店,也不会影响到任何一个人的阅读。
所以那些叫着诚品在苏州开店了,亚马逊全球开店了,当当计划在中国开多少家店了,所以书店的春天要来了,企图从中分一杯羹的基本可以歇歇了,别说诚品的玩法你跟不上,亚马逊这种玩法你更是连边都沾不上。
顺便再说点,不要相信政策扶持,书店本质上也是一门生意,如果一门生意需要政府进行减免税收,用财政补贴才能运行下去,那这就更不是一个好生意了,除非你只是想骗骗补贴,薅薅纳税人的羊毛。
二、不要做借还书的共享书店
于是有另一群人,在朋友圈读了些共享经济的鸡汤文,开始了共享书店,或者共享图书的开店历程。书本质上是个很便宜的消费品,所谓共享图书,一借一还过程中消耗的时间和精力,换算成金钱,估计能买许多本了。你可能会说,你的时间就是多啊。真正读书的人,时间是很宝贵的,用来干了别的,读书的时间就没了。愿意把时间浪费在路上和取还书,可能你并不是为了读书,只是想找找某种感觉,而这种感觉已经与阅读无关了。
也许可以借着这个概念去暗度陈仓,借道干别的事情,但是将主战场放在阅读这上面,不管改变了多少表面形式,最终结果都不会有太大的改变。阅读这个主战场已不是借还书,书店应该争夺的了,已经变成了某种商业形式的附属品,一种顺带着打点情怀和提升下商业逼格方式,也能圈点小文青的粉,并且让他们免费为已代言,如此而已。
三、人人都应该有个Kindle
任何时候都有免费读书的方便途径,当你在上学,没挣钱买不起书的时候,有图书馆这种你想读什么就能读到什么的地方;进入电子书时代后,阅读基本无成本,99%的书都可以下载到免费版,当然我还是鼓励大家买正版。在一个阅读基本可以无成本的情况下,为什么还要花人生更宝贵的时间和精力成本就去一家家书店呢?
只所以说kindle没说电子书,是因其它电子书设备不值一文。从Kindle在大陆发售开始,我陆续送出去过十几部kindle,虽然我知道大部分应该在休眠中。因为它阅读起来确实会更方便,而且可以将一本书一个邮件就送过去了,比起一借一还这种费时费力的行为,不知道要节约多少成本。
有些人会用逛书店来实现挑书的过程,然后再网上下单,这个过程应该反了,好的挑书方式肯定不是用狂书店来实现的。主要是以下两种:一是读一本好书时,里面连带的推崇、引用和介绍其它的书;二是网上的书评和推荐,可以是多人集体推荐和评分,也可以是某一个大牛的推荐。书店也承担不了挑书的功用,再说了只看不消费,对书店也不是一件好事。
“书非借不能读也”的时代也许过去了,现在根本就不再需要借书,一是太便宜,二是借还之际浪费时间,哪怕是只看一次的书,最多你泡在图书馆里几天罢了。
最后再说点吧,如果你非要做书店,不要把卖书做为主要业务,也不要以为加点咖啡和甜点就给书店赋予了生命的情怀,多看看那些成功的书店靠什么在挣钱,顺便看看他们为此付出的时间和精力,市场永远都是对的,去顺应市场,而且永远要挣钱,一项不挣钱的事情是无法持续的。
当然,我说的只是大势,还是有许多小确幸的。
如若不信
诚品书店创始人吴清友先生猝逝,引发许多人有情怀的感叹,虽然大多数的感叹毫无道理,诚品无疑是成功的,但这种成功你模仿不了。由此想到了一些,写在上面。
如若不信,扫码关注!
©原创申明 | 微信公众号“如若不信”和本博客所有文章均为原创,欢迎转发及完整标明原作者/链接的转载,若有其它形式转载请先联系,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