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陰雨

这里只有个人观点,而且都是错的,嗯?那还往不往下看了?

像成年人一样买保险

by 江南阴雨 on 2019-02-23

标题的意思是,做个心智成熟的成年人,既不要提到保险就一脸反感,不管别人说什么都听不进去,也不要被业务员忽悠几句就哐哐一顿买。保险做为对抗风险的工具,自有其价值,理性分析完再决定。

 

不知道是因为支付宝和微信的互联网保险业务,让保险变得更有信用度,还是因为随着年龄增加大家都有了保险意识,这两年身边买保险的朋友多了起来,然后我意识到几乎所有人,买保险先考虑的都是怎么买才划算,怎么买才能在多少年后收回成本,然后才是从保障风险角度去考虑。简单的来说,就是想花最少的钱,买最好的保障,最后还能收回付出的成本,这都是一厢情愿,怎么买保险划算是个伪命题,不应该这么问。

 

先说明一下,我从事保险行业,但我不卖保险,本文也不会推荐任何一款保险,所以各位放心往下看,没有广告和营销套路。当然里面更多的是讲我个人情况,可做参考,不要复制。

 

保险公司是商业公司,不是公益机构,也不是国家福利机构,它是以盈利为目的的,它要挣钱,它要活着,它的主要收益来自于保费和保费产生的投资收入,除非你走狗屎运,刚缴一点保费就出险,不然保险怎么买你都不划算!别想占保险公司的便宜,不在一个维度上。

 

什么人才需要买保险?

保险本质上是为了防范自己难以承受的风险,而且每个人的风险承受能力都不一样,是不是需要购买保险需根据自身情况做判断。我个人的判断标准是3-5年的储蓄水平,这里说的是储蓄,不是指收入。如果发生风险后,所付出的花费不超过3-5年的储蓄额,可以考虑不购买,发生风险毕竟是小概率事件。

如果发生风险后花费超过了家庭5年储蓄(我的个人情况判断,这里不是标准),则要考虑买个保险来分担这部分花费,因为它可能导致家庭破产或者返贫。还有就是家庭收入多样性和是否是收入支柱,都会影响购买的决策,根据个人情况来,但牢记一点:保险是为了分担自己承受不了的风险。

很多人听了介绍脑子一热就买了,然后在犹豫期过了之后才想明白不应该买,产生一个想法之后,先冷静一个月,多找朋友问问,保险真的不用这么着急。

保险中的几个常见问题

 

说这个问题之前先说下几个容易被忽略的东西,对选购有帮助。

 

一是长期险和短期险的概念,保险期间一年以上的保险都可以称长期险,多是寿险,健康险,重疾险。保险期间一年及以下的都可称短期险,多数是意外险,医疗险。(寿险和重疾也有短期产品,价格十分便宜,支付宝上许多便宜的重疾就是这类)它们的区别主要还是短期险不能保证续保,有的保证续保,也会明确说不保证费率,总之变数多,有可能缴了几年后,直接产品下架不售。

 

为什么保证续保很重要?因为60岁以上你根本买不到保险啊,这个岁数再往上,是风险高发期,要么没产品可买,要么贵的吓人,这时候稳定费率的续保就显得尤其重要。基本上我都推荐买保证费率和保证续的长期产品,虽然后面的保费通过种种方式分摊到了前面,但至少能保证到了风险高发期,有保险可买。

 

二是分红险和消费险。消费险可以简单的理解成如果不出险,保费就全归保险公司所有,但因为有概率问题,许多人就会想假如不出险,这保费不就白缴了吗?所以为了打开销售市场,保险公司玩了个花招,如果不出险,到了一定的年限后,缴的保费以分红的形式返还,这就是分红险。为啥说是花招,因为这会让你误解你缴的保费还是自己的钱,又多了份保障,其实分红本质上是保险公司用你的多缴的保费去投资,然后把收益的部分返还给了你,收益要低于余额保。

 

所以从保险属性本身和这种销售手法,我都是极力推荐一定要买消费险,要便宜许多。其实还有一个考虑就是人生40岁之后赚的钱占整个人一生财富的85-90%,不要在最需要钱的年纪,把钱买了保险,结果在60岁后最不需要钱的时候,又把钱返还回来了,重要程度的含金量不一样。

 

三是买终身的还是只到六七十岁的,这个没有啥标准,反正期间越长,保费越高,看自己的能力吧,但是综合第二点,个人觉得到六七十岁就差不多。这个年纪孩子成人,自己也有积蓄,大概率能应对风险。

 

买保险的顺序

 

最后简单说一下我个人理解的应该买什么保险。其实大的险种就三种:寿险,健康险,意外险。没了,通俗一点说就是,寿险只保身故,大家熟知的医疗和重疾是健康险里的,飞机交通旅游啥的都是意外险范围内的。

 

首先购买意外险和医疗险,因为身故责任只有两种,不是意外,就是生病。最主要的是这两种保险因为短期、不保证续保等因素,保费十分便宜,按年买的话,这两种各买到一百万的保额,不会超过一千。可以说是用最少的钱,涵盖了人生的终极死法,相当划算的买卖。有人会问,上面我明明推荐优先长期,保证续保的产品,为啥这里首推这两种呢?因为受风险、定价影响,这两类保险没有长期和保证多年续保的产品。

 

这里提示一下,往往意外险里会包含医疗部分,又因为医疗部分保费相对较高,所以在买了医疗险的情况下,可以将意外里的医疗部分降到是低,能省不少钱。

 

第二考虑的是购买寿险,上面说了寿险只保身故,如果是从身故方面考虑(比如通常说的上有老下有少,如果身故要考虑他们的生活问题)保险配置的话,建议第二选择这个。保费不贵,保额较高,而且这款保险可以和其它险种重复理赔,因为生命是无价的。

 

这里顺便说下猝死这个概念,猝死很多人理解的是意外死亡,其实它是医疗险范围下的,所以猝死,意外险下身故条款是不赔的,但寿险赔。

 

其实我个人认为有这两类就足够了,为什么?因为保险是要分担人生风险,不管是发生意外还是生病,治疗的费用有保险分担,不致拖累家庭;万一没治好身故,可以给孩子和父母留下一笔钱供他们生活。人生不过如此。

 

第三才考虑重疾险,这是会被所有保险业务员重点推荐购买的保险,重疾险有两个点要先明确一下,一是上面说的医疗险的保障范围是涵盖重疾保障范围的,也就是说重疾是医疗险的子集;二是重疾是给付型,其它医疗险是报销型,两者的区别简单说就是重疾是把钱赔给个人,个人拿到钱可自由支配,而报销型是拿单据报销,钱是给医院的。

 

在我个人概念里,如果前两者属于生活必须品的话,那么重疾就属于轻奢品,表面上最显著的特点是保额低,保费高。但它也有个长处,就是它属于长期保险,稳定费率和保证续保。如果上面的医疗险无法续保的话,有这个做医疗补充。同时也正是因为它的保费高,所以各种分红,返还的花招大多都用在这个险种里,也是销售佣金最高的保险。

 

很多人说重疾是必备保险,我只能说暂时没看出来它的必要性在哪,很多人说的理由并不成立,高保费下的低保额也不足以分担太多的风险。经济情况较好可以买个,大多数奋斗过程中的年轻人建议不考虑。

 

但还是简单说下,保险行业协会定义了25种基本重疾,是一定会涵盖的,25种之外是保险公司自己加的,现在主流市场上都是100+的重疾产品(虽然很多一生都不可能用上,是拿来凑数的,比如里面的克隆疾病相关的),个人意见是,如果一定要买,在保费相差不多的情况下,尽可能买数量多的疾病保障。如果因为增加了20种无所谓的疾病,保费大幅度上升的话,可以不考虑。有数据统计说基础25种之外发生的概率只有5-10%。最后说下不用担心重疾险的理赔扯皮,因为条款中对各项疾病的理赔范围都有严格的边界定义,条款里都会一一列出,买之前可以看看。

 

最后简单说下其它一些常见的险种,买不买完全看个人偏好。

儿童医疗,和上面成人险种一样的性质,只是风险更高,也更贵,有经济能力可买。

家财险,在国内处于比较尴尬的地位,条款和市场需求不接规,基本处理卖不动的状态,需要有一些突破创新,并且符合市场需求的家财险产品出现。

车险,是个市场充分竞争的产品,竞争到保险公司基本没啥利润,可以随便买。

理财险,提供保险的同时,也提供理财,一般如果一个产品想面面兼顾,最终都会导致两者都做不好,意义不大。

支付宝的相互保,互联网创新产品,还得继续看,但有支付宝的背书,风险不大。

各种其它乱七八糟的扯淡险,比如航延险,碎屏险,银行卡险之流,基本属于服务保障或者买着玩型。

 

应该买多少额度

 

额度直接和保费挂勾,没有标准答案,还是看个人储蓄收入和风险承受能力,多点少点自己稍微衡量下就行。一般来说医疗一百万差不多,如果一百万治不好的病,大概率就放弃吧。寿险的标准更简单,身故保险金能把孩子养成人或者能保证老人晚年基本生活就够了。至于重疾,少了意义不大,建议大概50万起,由于保费较贵,经济不足以承担的话,也不推荐买十万或者二十万的,起不到保险的作用,也失去了保险的意义。

 

怎么买最划算

 

怎么买才划算对保险来说其实是个伪命题,保险没有所谓划不划算,一定都是不划算的。但一些小技巧可以省点钱,比如尽可能将缴费年限延长,能缴30年不要缴20年的(为啥缴费时间长能更划算一些,自己想)。

 

保险的定价决定了保费,定价机制其实各保险公司都一样,其实就是根据发生率差、利差、费差来定价(有兴趣可以详情了解,这里不细说了),所以在我国的市场上,保险公司背后的那一堆精算师用的社会背景数据都差不多,定价模型也差不多,所以各保险公司对同一个风险条款的定价不会偏差太多。这个定价的基本属性就决定了同类型保险的价格不会差的太多。如果差的多了,肯定在条款里有猫腻。

 

如何发现猫腻,只要学会看保险条款就行,保险条款其实也简单,只要看里面的“保险责任”和“除外责任”两节就行,这两项会决定同一险种价格的差异,拿出来一对比就知道价格差在哪里。很多人懒得对比也行,更简单的一招就是直接看售价,比如同样额度的医疗险,80%的公司都卖400元左右,有一个产品说只卖200元,根据上面的定价和精算原则,肯定责任不靠谱,不要贪这点小便宜。

 

所以买的时候,重点不应该看保费,因为同样责任下,保费相差不多。一是看去掉一些责任后自己能不能接受;二是看同等价格下,谁提供了更有价值的、保险以外的附加服务,比如垫付医药费,全球救援等等。

 

说到这可以提下香港保险,刚才说了精算师是基于同一个背景数据进行的精算,也就是说香港公司也会根据大陆人群各种数据为基础,在数据一致的情况下,香港的精算师也算不出更便宜的产品。所以普通人没必要去香港买保险,如果有其它资产方面考虑的话,则另说,超过了保险本身,这里不讨论。

 

是否应该在意保险公司大小

 

在我国因为严格的金融监管制度,内外资,大小保险公司的差别,对普通人的影响不是赔和不赔的差异,也不是多赔和少赔的差异,只要符合条款,都会按保险合同进行赔付,也不用担心保险公司破产倒闭这种情况,有一整套的金融法规来保证,这里就不细说了。其实主要差异在理赔服务上,有的客服多,有的流程简单,有的系统一键搞定,有的上门收单,有的自己送到网点等等,其实就是服务质量的差别。这里顺便说一下,我认为以后理赔服务将会成为保险行业的核心竞争点。

 

之所以说这个话题,是因为有许多小保险公司,因为服务能力跟不上,甚至没有服务可言,反倒可以将产品的价格降下来,所以如果条款没问题,购买不需要强服务的产品时,可以考虑价格低不少的小保险公司。比如寿险,基本不需要后续服务,身故后才能用得着,而且理赔明确,用一次就行,完全可以忽略糟糕的服务部分。我买过一款医疗险,明显比市场价高,但随险配的是一套VIP后续服务,所以虽然贵点,倒是感觉也值。

 

这里顺便解释下许多人纳闷的同一保险公司,有不同的APP和官网,而且许多数据不互通的情况。国内保险公司是持牌经营,分人寿、健康、养老、财险四个牌照,特别是前三种,有可能业务会重叠,但它们又独立经营,所以即使是同一家保险公司,也可能会由不同的子公司给你发保单。比如平安,我下载它的APP都下晕了,各子公司交叉业务,独立经营,经常查一张保单,因为记不清要找二三个APP才能找得到,麻烦得很。

如若不信:
文中我多次强调“个人”或者“我个人”,是因为保险对每个人和每个家庭的意义都不一样,实在是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所以我只用个人的情况来说明买保险的方法和思路,然后你要用自己的情况去选择合适自己的。我不推荐保险(怕误导你),用上面的思路,自己去比较,选符合自己的。

再,每个人对保险的看法都不一样,在文中部分问题上,我和一些保险行业的朋友观点也不一样,我们讨论然后互相保留意见。所以不要因为观点不同就来找我撕,没必要,参考思路就好。

ruruobuxin

如若不信,扫码关注!

©原创申明 | 微信公众号“如若不信”和本博客所有文章均为原创,欢迎转发及完整标明原作者/链接的转载,若有其它形式转载请先联系,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