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国内信息泄露特别严重,严重到各行各业拿到手机号几乎不用什么成本,所以为了便捷地活下去,我已经放弃掉所谓的个人电话隐私这个选项了。并不像某位大佬说的,国人不在乎个人隐私,也不是用隐私换便捷,而是你们他妈的就只提供了用或不用的选项。所有的APP和网站,所有的小程序,甚至是个破工具,都要手机验证码注册登记,不验就不给用(不像国外app,还有个邮箱注册的选项)。难道我能和时代对抗吗?——不能。所以我只好乖乖地交出我的电话。
交出电话之后,带来的问题就是骚扰电话实在太多了,多到每天不接几个广告推销诈骗贷款办证发票的电话,会觉得是不是手机信号没了。后来我发现iphone一个神器,就是语音信箱,挂断之后,直接播放我自己录的应答语后,转语音信箱留言,然后我再集中听一下有没有正常信息需要回复。有人问为什么不用第三方识别软件来过滤,我只能说识别软件更新号码库的速度,跟骚扰电话的更新速度不在一个级别上。
这功能出来有几年了,为什么我去年才用上?因为那两年我在用安卓。等去年我换回iphone后,干的第一件事就先把这个功能开通。用了差不多有半年,一共挂断过约1500个电话(大概平均一天10个电话),收到72条语音留言。
- 7条有效信息:2条是保险公司通知到期续费缴费,5条是广告推销的正常留言。
- 5条无效,但听了我的留言提示声后,留了几秒空白沉默后,给我发文字短信:1条外卖,4条快递。
- 60条沙雕信息:就是听到我的预留语音,以为是我本人接了电话,就开始在那介绍或者说事,自顾自的说一会后,见我没有应答,就一个劲的电话那头问,“喂,还在吗”“喂,你信号不好我听不见”“你怎么不说话”“先生,你还在听吗”“喂,你能听见我说话吗”等等类似的情况。
由于可见,虽然语音留言从电话诞生那天起就有了,国外也一直用的很好,但今天国内依然不知道这是个啥。当然原因很多,如果你搜一下会有各种各样的答案,从历史,习惯等等方向去分析。但我的观察是这跟我们对个体空间的不尊重有关。什么是个体空间呢?说白了就是个人对自我时间和空间属性的切割。比如下班后,原则上如果不是急事,可以不回工作信息或延迟回复,甚至是上班时间,我也没义务时刻盯着消息来回复(我的习惯是如果在干活,一般是一小时看下信息回复),但因为种种原因,不及时回复领导会被认为态度有问题,然后就会有各种接下来的琐事和谈话。这就是被迫忽略个体,在国内没有个体,集体会大于个体。
还有就是我们对于信息要求能即时回复已经到了近乎痴迷的程度,就看经过这么多年的教育,相当一部分人在微信或者QQ上,说事情之前先要问一句“在吗?”,在得到肯定回复之后,才会继续往下说,如果不回复,可能这个人就没有下文了。再比如对邮箱的使用,用于信息沟通的场景很少,一般只用于确定信息的最后通知,因为它不即时。
回到电话上,这些习惯基本上都一脉相承,痴迷于即时的电话沟通,如果不是,就会有不安的焦虑,甚至会认为信息并没有到达,再补个信息去一遍遍地确认。并没有意识到这种对他人空间的强势入侵是一种打扰和强迫,而是认为理所当然。
如若不信:我在上面举了职场的例子,估计会有人觉得不好,职场是复杂的,但职场的底层应该是各取所需的利益交换关系,你出钱,我卖劳动,等价地交换而已。非要把自己弄成怂逼似的低眉顺眼实在是没有必要。
如若不信,扫码关注!
©原创申明 | 微信公众号“如若不信”和本博客所有文章均为原创,欢迎转发及完整标明原作者/链接的转载,若有其它形式转载请先联系,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