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Db
电影资料库
关于电影信息资料库的全面、完备和综合性上来说,如果我说IMDb遥遥领先,且甩开了追赶者许多年应该不会有很多人反对吧。百度百科上有人说:IMDb上不仅有丰富的电影作品信息,包括影片演员、导演,剧情,影评这类的基本信息,也有更深层的内容,比如影片相关的琐事花絮,片中出现的漏洞,影片音轨,屏幕的高宽比,影片的不同版本等等。演员,导演,作者和其他工作人员都在数据库中有自己的条目,其中列出他们参加过的影片,通常还有他们的传记。用户甚至还可以找到那些在不同语言不同国家发行时使用了不同片名的电影。当然IMDb也有许多它自己的错误和不足之处,特别是年代久远的老片和非英语影片部分显得有些不那么专业,但这却并不妨碍它在综合性上的权威。
这些在国内的两大电影网站豆瓣电影和时光网上也有所体现,但距离“电影信息资料库”这个称呼还离的很远。这个差距应该更多的是在对待电影文化上的差异,我们更多地满足于影片的演员、导演、剧情、评分这类基本信息,大多数也由这些信息来决定是否要观看这样一部电影,至于其它有或者没有似乎关系并不大,大家也都习以为常,我们无法从这两个网站查到一部电影的完整演职员名单,但也不会有多少人觉得有这个必要。从对电影及电影人的尊重方面,我们应该看到为该部电影付出过的工作人员和更多与电影相关的信息。
诚然时光网和豆瓣电影同IMDb的定位并不相同,但这点并不妨碍把他们放在一起比较,想要获得足够流畅的网站浏览体验,电影信息资料库的建立及完善是最基础的事情,想让关于电影的信息链条成功地交织在一起,提供由此及彼的电影浏览体验,这点是不可获缺的。时光网在电影资料的采集和整理上下了很多功夫,许多信息时光网也在不断的完善和录入,而豆瓣电影在这方面似乎却并不在意,随意由其发展,好像在企图塑造一个由用户决定走向的氛围。
这也与国人对电影的态度有关,想想我们的电影院的观众,以年轻人居多,甚至是情侣们的专属场所。电影更多的是一种打发时间或者谈情说爱的方式,还没有能形成电影文化这么一说,即使国内有一批资深影迷这样的观众,但这批观众的这点儿需求靠豆瓣和时光网解决需求也绰绰有余了。直到现在跟我媳妇说当初和同事@目田八常去电影院看电影的事的时候,还被她当作笑话来听,并时不时地用基友来讥讽一下。当然也并不是说国外的东西就多么多么好,想更多的说的是生活的这些平常事,是否我们足够用心来做了。
至于说到中国电影的大环境、产业发展现状、审查制度、影人水平、分级体系等等,这些相信很多人也都清楚,不再说明。
电影评分
从前段时间屡屡暴出的刷分丑闻可以看出,电影评分对人们的观影习惯及电影票房有多么大的影响,显然电影评分已成为衡量一部好坏的标准了。
文中所提到的三个电影网站的电影评分的算法都是保密的,至少我没有打探出来,IMDb在它的网页上也提到了它的算法是保密的。不过网上公布出来的IMDb的Top250的算法用的是贝叶斯统计的算法得出的加权分,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去研究一下。好吧,我相信他们各自有一套算法系统,至少不是将评分做下平均值就完事了。豆瓣电影似乎在评分上更粗放一些,采取了区别于其它10分制的5分制,这似乎也符合豆瓣电影对这块的随意性态度。
但我们还是可以从两个群体说说评分这点事。一是影评人的分数,另一个是观众的分数。影评人的分类通过见于各个所谓正规的媒体引用,想想吧,既然是正规媒体,怎么会采用观众的分数呢,这点也正常。烂番茄的新鲜度就是影评人的打分。而做的好的电影网站基本上都采用观众的打分的方式,各个电影网站都可以体现,基本上有电影的网站都会开放用户评分。当然不能说这是刷分的源头,一个好的算法系统应该是能识别和过滤的。
关于两者谁是谁非,谁更有权威性,似乎没有必要去争论,对比一下你就会发现,其实他们没有那么大的差别,一部电影在两方面的得分通常都相差不大,这让人不禁怀疑专业影评人其实和网民观众的口味根本就没有差别。
顺便说一下,票房和评分并没有正比关系,票房只是一个阶段人们为了某种需要对一部电影的态度,而评分却是时间弥久的沉淀。当然他们之间偶尔有相契合的部分,但确实不认为他们之间有某个关系。
影评
如果说评分是对待电影的一种廉价的评断方式的话,那么影评则显得成本要高得多。首先得你对待某部电影有不吐不快感才会酝酿一部完整的影评,当然把影评当工作的专业影评人除外。不管是好片还是烂片,总会有某个点激发你心中的小宇宙,写下洋洋洒洒的影评,似乎这样心中的这股气才会顺畅。(本人虽然观影无数,有触动心中某根弦的电影很多,但只写过一篇影评。《楚门的世界》链接:http://www.thismyway.com/?p=191)
影评通常有两种作用,观影前的参考和观影后的释疑。观影前的参考是对电影除了评分认识外的一种更深的影片了解。这种了解通常是想更深地接触影片,是否达到了自己的期待或者是否和自己的推断处于大致一致的阶段上,达到观影时的某种认知的证实。同时也成为了解电影内容的一个窗口,即所谓的剧透。而本人坚定地认为超过50%的剧透影评不能算是影评,最多只是电影的另一个剧本再加上个人的一些小观点罢了。
观影后的释疑似乎和百度知道的作用差不多,有些片段没理解,有些结尾不清楚,有些叙事很模糊,有些情节看不懂,有些逻辑太混乱……等等这些都需要一个电影知道来回答这些问题。而偏偏电影后的感觉又是一个智者见智,仁者见仁的事情,对一个电影一百人眼中就有一百种诠释,无标准答案只能靠影评来慢慢体验和释疑。
一个好的影评是对影片本身的一种升华,深层次的光与影表现的东西转化为更深层次的文字,对电影的解构看似依附与电影,却又在思想上升华了电影。整体来说好的影评帮助人们更深刻地理解电影所传达出来的东西,没有这些帮助,有时候那些对你来说也许真的只是一部消遣时光的电影而已。
上面提到的三个电影网站都在影评方面下了功夫,虽然表现的方式各异,但都认同影评做为一部影片页面结构中不可获缺的要素之一。整体感觉IMDb的影评一般,也许是因为对英文的理解不深,或者对国外的电影文化的理解肤浅。而豆瓣电影因其庞大的文艺青年群体在影评上又胜过时光网,也许是本人口味更偏豆瓣一些。反正这东西各有各的看法吧,能获得自己的认同就是好影评。
电影排行榜
电影排行榜是个很有特点的东西,里面列出了有史以来用户选出来的一些经典影片,这是真正经得起时间考验的东西。因为也许某一时间段因为众多因素导致一些用户狂热追捧一些电影,而给予高分把它推上排行榜,但在经历一些时间之后,由于环境和心境的变化,最终还是会让某些扛不住时光的影片退出榜外。 这里有票房超高的大制作电影,也有小成本制作电影,有新电影,也有老的不能再老的电影,有各种类型的题材,也有各种小众电影。
在电影排行榜上有很多很有趣的现象,比如IMDb的Top 250和豆瓣的250,还有时光网的Top 100其实相差不大,说明好影片是能够跨越国界、文化、种族等许多东西而得到共同的认可的。不过遗憾的是很多中文优秀影片却没能在IMDb的排行榜中出现,什么原因不去分析了,但我相信好的影片是不会被暂时的环境所淹没的。
这个版块是观影的很好参考,其中大部分影片其实跟电影技术无关,直指人内心的东西才不会随时间流逝而褪色。
另外IMDb还提供了最差的100影片排行榜。不过一直不理解的是为什么最好却是250这个数字,豆瓣电影直接采用这个数字,时光网却改成了100,同时时光网还提供了各地区分类的电影排行。